■ 一周評論
  樓市開始回溫了嗎?當8月16日到17日這個周末多個樓盤熱銷的時候,不少人紛紛問這樣一個問題。就像是冬天的時間太長了,突然一天很暖和,有人就覺得些許春意。但在更多人看來,幾個樓盤熱銷並不能說明樓市回溫,樓市春色尚遠。
  畢竟,我國的房地產是個政策市。對於北京來說,限購未松,限貸依然,自住商品房方興未艾。這些影響商品房的政策未變,市場會真的變嗎?
  不過,近期部分樓盤的熱銷,還是給同行提供了更多可以借鑒的參照。樓盤如何在淡市中實現突圍?或許可以從中吸取一二。
  上周末開盤的項目,類型多樣。有老項目如首開·常青藤,有新項目如龍湖·長城源著;有價格在7萬元/平方米以上的高端盤,如京投銀泰·琨御府;有單價回落到萬元的剛需盤,如合生·世界村;有的是一次推出幾百套,還有的是只推出幾十套。林林總總,似乎很有代表性;不過不少又有其特殊性。
  對於其他樓盤來說,琨御府的地段搬不來,長城源著周邊的旅游度假資源搬不來,合生·世界村的低價也搬不來,能搬來的有什麼?有一條,讓買房人覺得值的高性價比策略。
  高性價比,意味著價格與價值的高度匹配。因此,高性價比並不意味著低價就好賣,價格明顯低於周邊的自住商品房同樣可以被棄購,而每平方米7萬元的房子照樣可以很火。
  高性價比,意味著房企應真正放棄以往的暴利思維,有舍才有得。每平方米4萬多元賣不動,降到3萬多就可以賣得不錯,這就是一種“捨得”。如果抱定高價不撒手,就有可能面臨房子賣不動,回款跟不上,不得不另外借錢甚至高息融資的窘境。
  高性價比,意味著產品投入更多,呼喚行業“精品時代”的到來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,買房人手中的真金白銀,不會為低質產品買單。房企在產品中註入更多的價值點,買房人就會更願意出手。
  再熱的市場,也有賣得不好的樓盤;再冷的市場,也都有銷售搶眼的項目。開發商決定不了宏觀政策,但是可以決定自己的推盤策略。在產品上做加法,在價格上做減法,只有策略上的主動,才能避免市場中的被動。
  即將到來的“金九銀十”成色幾何?房企能否迎來收穫的季節?都要看房企自己能否堅持性價比的王道。
  □新京報記者 張旭  (原標題:性價比才是淡市中的王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w88wwfwv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